Search


說故事,不能拖過年的。王子奇遇記來到了最終篇。

帶著”王”子羅文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說故事,不能拖過年的。王子奇遇記來到了最終篇。

帶著”王”子羅文源的條件,2009年10月5日下午三點多我回到了公司。我跟主管報告,羅文源願意接受蘋果專訪,但前提是蘋果必須「全文刊登」他一千五百字追悼父親王永慶的文章。副總一聽到「全文刊登」,眉頭緊蹙直喊「沒有這樣的前例」。但考量當時王永慶遺產訴訟正在熱頭上,二房長子王文洋與三房之間角力不斷,羅文源此時要打官司認祖歸宗,確實有其新聞性,主管也不敢貿然回絕羅文源的條件,決定要跟「堅哥」討論,再告訴我公司的立場。

此時,我也跟居中牽線的攝影大哥蔡育豪討論過全文刊登的可行性不高,豪哥建議一個折衷方法,就是拍攝羅文源的文章內容,然後放大到可以看清楚每一個字的大小,如此一來羅文源達到他的目的,蘋果日報也可直接報導無須在內文處理他的文章。


到了傍晚,長官告訴我:「你跟他說,如果接受我們專訪可以做成新聞,可是蘋果無法全文刊登他的文章。」長官說,堅哥主要考量有二,一是蘋果先前沒有類似前例;其次是羅文源究竟是不是王永慶的兒子,目前法律都還沒有一個結果,「在他還沒有被法律證實是王永慶的兒子之前,我們就大篇幅全文刊登他的文章,恐怕有背書之嫌,這樣不太恰當。」

對於第一個理由,我沒有意見,但聽到第二個理由,我忍不住笑出來說:「他應該是啦!真的很像,連說話聲音都像,而且幾個老臣也都知道,還說『董座有照顧他,他不可以說董座沒有照顧他』之類的話。」我建議可以採取「翻拍文章」 的折衷方式,這應該是羅文源可以接受的處理方法,但未獲得主管認同。最後,我告知羅文源蘋果日報的立場,羅文源也能體諒,沒有太大的情緒反應。買賣不成仁義在,我也謹守該有的新聞道德,對於羅文源在午餐時所說的事情,我一字未提沒有寫成任何新聞。

一週之後,某媒體以十餘頁規模來報導羅文源的新聞,就連羅文源母親林明珠的照片也首度曝光。該媒體果真以「翻拍文章」的折衷方式,來滿足羅文源所提的追悼文「全文刊登」的要求。新聞一曝光,所有電視台爭相跟進,就連我看到電視台不斷播送畫面後也忍不住買了一本雜誌來詳讀。

時隔6年,見到羅文源在鏡頭前孱弱的身軀,無限感慨。

當年他矢言要證明自己的血脈,舉手投足頗有"王"子風範;6年後的今天,他生了一場重病,終於認命了、低頭和解了。法律,最終還是沒有證明他的王子身分;認祖歸宗,恐成了羅文源一生不可得的遺憾。(全文終)


Tags:

About author
1998年投入媒體工作迄今,曾任《勁晚報》、《商業周刊》、《工商時報》、《蘋果日報》、《風傳媒》等多家媒體資深記者,資歷逾十五年。目前為獨立撰稿人專注調查報導。2015年,以「王瑞瑜肅貪 台塑總座24天下台」的獨家報導,震驚全台。 著有孤隱的王者:台塑守護之神王永在, 最新力作:繼承者們-台塑接班十年祕辛。
我粉專沒有email ,請勿寄信到任何信箱
View all posts